苏高新集团
新华日报:小茅山转型发展向群众要智慧
发稿时间:2013-09-17  作者:SystemMaster  来源:  文字大小:[][][]

201309171046147008.jpg



濒临资源枯竭的苏州小茅山铜铅锌矿转型发展


向群众要智慧


———“职工选矿长”,转型“起步走”


       这里曾经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。2010年以前,这里是全国矿业单位中有名的“小而富”,最高峰时1000多职工出产铅锌1700吨、铜300吨、银10吨;这里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级“绿色矿山”,资源综合利用率在同行中名列前茅,很早就通过了环保ISO14001认证和省级清洁生产企业审核。


       盛夏8月的酷暑中,走进苏州高新区科技城一处绿色环绕的山谷里,顿时感觉清凉了许多。“要是在我们地下400多米深的矿井里,那才叫凉快呢!”矿长刘建军介绍,小茅山铜铅锌矿是苏州仅有的两座矿井之一,在这里已扎根40多年。虽然规模跟外省那些大矿山没法比,但因为矿藏品位高管理也到位,这个老牌国有企业曾经的日子过得蛮滋润。


       可现在情况变了。“最大的问题是这里可采储量不足两年,采完了怎么转型?现有的400多名职工转型以后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?收入怎么样?”刘建军说,这是矿上新班子的压力,可也是动力所在。


       小茅山铜矿现在的主管单位是苏高新集团。集团董事长高剑平说:“我们班子研究认为,转型发展其实首先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,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转变。你转型,集团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,但怎么转型,决定权在矿上职工。我们决定先从矿上领导班子的任用上打开突破口。”


        此前,小茅山铜矿领导班子10多年没动过。今年3月,苏高新集团总公司改革重组,新一轮人事大调整完成之后,集团特派新任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朱勇参与了小茅山新班子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。


      “我们从前期的调研中了解到,矿上其实积蓄了很大的发展能量,但是没能发挥出来。集团决定将矿上离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三位党委成员提前离岗,担任督导员,给年轻人以舞台,并改变以往由上级任命干部为自下而上的群众推选,然后公开竞聘上岗。”


       随后,小茅山铜铅锌矿举行了一场让人耳目一新的干部公开选拔。先是集团发简章,全矿符合条件的8个人中有7人报名参加竞争,接着是由全矿中层副职以上干部加上10名职工代表共50多人组成评审团,报名者竞聘演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矿山以后怎么转型,评审团当场投票,选出4名得票过半的候选人。最后是一关是由集团领导和高新区委组织部有关专家组成评委、纪委常委现场监督的结构性面试,当天就拿出了考核结果:一位做了十年的矿长助理提为副矿长,两名原来的中层干部晋升矿长助理。


       “原来下面有议论,有人说谁当领导可能早就预定好了。现在全过程公开透明,找关系走后门全没机会。结果也是大家心服口服的,原来群众议论比较多的,这次就没能出得来。”朱勇说,实际上职工心里清楚,让能干事干成事的人顺利上台阶,转型发展才有希望,如果让没能力的人上去了,只能是害了企业也害了自己。


      “70后”陈明栋是这次选出来的矿长助理之一。记者见到这位在矿区干了十年的基层干部时,他正在参加矿上的转型升级讨论会。他说自己从群众推举,到做竞职演讲等待唱票,再到面试后当场亮成绩,整个过程紧张又激动。“非常感激工友们对我的信任,我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。”上任不到一个星期,陈明栋把脑子里的大事过了一遍又一遍:如果开发工业旅游,400米深的矿井安全系数不高,实施起来可能难度很大,这个要在班子会议上提一下;如果利用矿山现有的土地引进新项目,员工要在新项目里找到自己的位置,当务之急应该是先给他们做培训,为将来做好准备……


       “新班子平均年龄从原来的53.7岁变为43.1岁。在历时2个多月的选拔过程中,企业转型升级中用人机制的正能量正在迸发。看得出来,这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胸中的抱负已积蓄多年。”朱勇清楚地记得宣布任命那天,当集团总经理孔丽当场承诺,要“像这次选干部一样,全力支持小茅山转型升级,不让一位同胞的利益受损”时,台下掌声雷动。“群众本来对不明朗的未来忧心忡忡,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命运可以改变,而且决定权就在自己手中。”


       下井、打眼、埋炸药……就在记者采访的这天下午,在480米深的矿井下,随着一声闷响,掘进工马建中像往常一样成功实施爆破,虽然依旧灰头土脸,但老马的心情却比以前轻松好多。“以后的路怎么走我不知道,但我相信他们,我们自己推选的干部,肯定会为我们着想!”老马说,原来以为要关矿,大伙担心和忧虑都有,但是现在不那么紧张了。“我们把票投给了身边信得过的工友,第一次觉得‘领导’就是带着我们往前走的人。”


       事实正是这样。虽然具体的转型项目还在讨论,但是小茅山人都觉得路是越走越亮了。“我们班子这几天讨论认为,矿上搞转型升级具备三大优势,一是强大的外部环境优势,在我们所处的苏州科技城里可以找到很多优质的科技项目开展合作;二是自身的资源优势,矿上这么多年积累了8000多万元自有资金,这部分钱集团总部一分不动都给我们用,加上资产有2亿多元, 我们矿区有80多亩土地,集团还有100多亩土地可供我们转型项目使用;三是人才队伍优势,全矿400多人,其中党员100多,素质过硬,认准了目标敢冲敢拼,专业技术人员多,转型基础好。”刘建军如数家珍。前几天,矿上成立了由常务副矿长领头的项目投资部,专门负责转型升级工作,但上有集团全力支持,内有全体员工的信任,外靠科技城这块风水宝地,转型何愁不成功?刘建军说,这几天有好几拨客商来谈合作,有的是看中集团给的100亩地,想联合搞工业厂房的开发,有的是推荐高科技项目的。“我们要好好挑一挑呢!”(本报记者  高坡  陈雨薇)


Copyright © 苏州苏高新集团有限公司  备案号:苏ICP备06010136号

苏公网安备 3205050200024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