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高新集团
让城市生活更美好——来自苏高新集团砥砺奋进的“追梦故事”
发稿时间:2019-07-22  作者:周建越、刘晓平  来源:苏州日报  文字大小:[][][]

1.png

逐梦新时代,我们都是追梦人。
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,一代又一代苏州人与时代共同奔跑,以奋斗逐梦圆梦,留下了为苏州高质量发展走在时代最前列不懈奋斗的身影,协力绘就出了中国梦的苏州新篇章。
奔跑在追梦的赛道上,有一群来自苏高新集团的砥砺奋进者。他们心怀梦想,肩负担当,不驰于空想、不骛于虚声,秉持“让城市生活更美好”的理念,扎根苏州城西这块发展热土,凝聚起同心筑梦的不竭力量。

城市建设奋斗者
铸造高质量实事工程

头顶烈日,健步攀爬至楼顶。一身尘土,满头大汗,来不及歇口气,便开始查看项目施工进展……他就是江苏省苏州体育训练基地的项目经理曹建平。
曹建平已记不清,从接到这个项目开始,邀请了多少次专家学者、来了多少回工地、组织了多少次论证会,只知道建筑结构和施工的难题不解决,奔忙的脚步就不能停歇。
不同于顶部敞开的体育场,苏州体育训练基地项目训练馆为封闭式设计。为满足要求,曹建平带领团队创新采用了BDF空心混凝土预应力结构。创新的过程中,团队加班加点攻克技术难点,一次次研讨后,最终,采用高支模及加固方案,使训练馆地下室顶板荷载达到了99kN/㎡,相当于普通住宅的近17倍。
凝结着智慧和汗水的创新亮点在这个项目里还有很多:36.7米的超大跨度,平均600*1200*1600毫米的超大规格BDF箱体,1.4米至1.8米的楼板厚度,10米的训练馆平均层高,3层重叠式空心楼盖……“这在全国都非常罕见。”曹建平告诉记者,为了完成好这座苏州级别最高的体育训练基地,他带领团队制定了各类专项方案,并坚持每日晨会及“样板引路”制度。每层楼面钢筋绑扎完成时,都邀请知名专家到场指导验收,确保形成质量把控闭环。
如今,在曹建平的带领下,项目训练馆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,综合楼推进内装施工,预计年底竣工。届时,该馆将服务于滑冰短道速滑项目江苏省队,同时为游泳、跆拳道、击剑等项目的运动员提供高规格训练场地。部分运动场馆及设施也有望对市民开放。
这不是曹建平负责的唯一一个项目,这更不是苏高新集团承接的难度系数最高的项目。伴随着项目的逐个展开,一个个难题与挑战接踵而来,但对苏高新集团的整个团队来说,聚焦设计高点定位,聚焦施工提质增效,聚焦管理精细周密,这是集团人以不变应万变的“法宝”。显然,经过多年的历练和积淀之后,苏高新集团人早已有了迎难而上的底气与担当。
走进狮山广场项目现场,苏州博物馆西馆建设如火如荼,苏州科技馆、工业展览馆、艺术剧院正蓄势待发。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个市重点项目吸引着太多人的关注,团队也因此打起十二万分精神,在市、区相关部门指导下,从规划设计出发,力求保障项目与周边区域高度融合,打造好城市标杆性项目。在实施过程中,该项目团队的努力与成绩可圈可点:在博物馆西馆幕墙设计中,创新采用干挂方式取代常规的砌筑手段,节约资金上千万元。在对接30多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,协调10多家轨交、水利、电力和场馆使用方等单位,召开230多次各类专业技术研讨会,组织BIM咨询团队建模复核的过程中,团队提出问题报告近300 份,为高标准打造地标项目夯实基础。
来到太湖沿线,被誉为高新区“山水文化走廊”的环太湖自行车道分外夺目。这条骑行绿廊串联起太湖畔自然景观、农业旅游、文化产业资源,也串联起项目部3名年轻人6个月180多天的奋斗历程。谈起那半年多的奋斗,他们讲的最多的不是艰辛,而是收获。尽管在2018年的夏天,有着40度高温的炙烤,也有猛烈台风的侵袭,尽管在项目施工第一线,烈日无处躲,下雨无处藏,但他们始终坚守,保持“5+2”“白+黑”的工作节奏,坚持样板引路、严格选材、每天全线巡查,最终共铺设彩色沥青30.5公里,栽植各类苗木16万平米,为苏州西太湖系上一条青春奋斗红丝带,筑起一道倡导绿色的生态屏障。
从狮山繁华处,到苏州最西端,这群城建铁军在不断奉献中创造着美好生活,为梦想写下了现实注脚。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,近年来,集团持续深化与狮山(横塘)街道、枫桥街道、浒墅关镇、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区域的板块合作,累计一级开发面积80平方公里,建设医院、学校、文体设施、安置房等超400万平方米。今年,苏州高新区明确为“项目突破年”,苏高新集团实施的总投资460亿元,总建面424万平方米的60个新建续建项目全面铺开。保持着一贯的“速度与激情”,汗水与梦想同在,这群城建铁军已然再出发,掀起的将是服务城市高效开发和区域品质提升的崭新一页。
城市运营奉献者
铸就高质量运营服务

岁月静好,只因有人默默付出。
他,经常凌晨驾驶着大型环卫车辆出现在高新区主干路段,以每小时不到10公里的车速,一丝不苟地清理65公里作业面。用“绣花”功夫推进保洁精细化,10年来,他始终坚守在市政服务的第一线,环卫里程达23.7万公里。他就是苏州市环卫行业创先争优 “环卫标兵”“苏高新工匠”,来自苏州新港市政绿化服务有限公司的严志刚。
在平凡的岗位收获不平凡,严志刚从来没有豪言壮语,有的只是默默坚守与刻苦钻研。在他看来,道路就是主战场,为此,他刻苦磨炼操作技术,用匠心守护初心。夏战三伏、冬战三九,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车型,他都随叫随到,随时上手。
在同事们口中,他的二三事始终被津津乐道。2018年1月24日晚,苏城突降大雪,凌晨3点,当轮休的严志刚得知车队需要人手,二话不说立刻就骑车来到车队,驾驶着大型滚雪筒车投入到除雪工作中,连续奋战20个小时,和公司同事共同保障了高新区各大型桥梁、高架、太湖大道等路段的畅通。2018年8月2日,台风“云雀”来袭,瞬间暴雨如注。值夜班的严志刚主动出车,巡查区域路面的积水情况。当看到有大片积水时,他顾不上穿好雨衣,直接赤脚走进积水深处,将路边井盖的堵塞物清理干净,让积水退去。在他身上,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,他也因此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“拼命三郎”。
她,每天以饱满的精神和真诚的态度为高新区自来水用户提供服务,无论是处理供水咨询、受理业务,还是受理报修和投诉,一丝不苟,从不懈怠。她是来自高新区自来水公司的客服主管陈丽。
2016年,在“世纪寒潮”期间,陈丽加班加点,带领热线班组5天内共接听用户来电超过10000次,下派工单2418个,解答各类咨询,缓解潜在矛盾,安抚用户情绪,提供有效协调,用真诚态度和专业服务,与用户和抢险同事共同渡过了抗寒的难关。近年来,为给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,陈丽先后主导搭建起微信平台和热线平台,开发业务和维修工单远程APP派单功能,对内架起沟通桥梁、降本节能、提高效率,对外树起良好的服务品牌。在她的带领下,供水服务大厅和热线班组先后被市、区授予“巾帼文明岗”“便民服务工作先进集体”“文明班组”等称号。
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,让服务更有温度。在深度参与城市运营的实践中,一个个严志刚、陈丽就是苏高新集团人的群画像。为了更好地服务这座城市,他们奋战在第一线,突出优质运营“核中之核”、落实服务便民“第一要务”、把握技术创新“题中之义”,为高质量物业、市政和供水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。
近年来,高新区自来水公司完成两座水厂的提量改造工程,并通过消毒工艺改造,打造智慧水务平台等举措,为高新区25万户自来水用户输送高质量放心用水,提供惠民便民服务。新港、金狮等物业市政公司加速推进生活垃圾集运中心等载体建设,承接狮山路沿线立面改造等市政综合配套工程,引进苏州市第一台人工智能扫地机器人等先进设备,提升所辖800万平方米的物业管理水平。在城市精细化管理、实现品质提升中,苏高新集团人始终默默奉献,勤奋踏实,贡献出了温暖而坚实的苏高新力量。
产业招商服务者
高质量集聚高端产业

园区是一个家,每一家入驻企业就是一个孩子,每一点成绩都值得欣喜。对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园企业服务部经理陶敬泓来说,从2010年3月入职至今,转眼十年,太多喜悦值得分享。
这10年间,在苏州科技城全力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做大做强的努力下,园区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,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,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,并获批建设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。
园区一天天成熟壮大,园区内入驻的企业越来越多。如何做好服务,为入驻企业争取更好的发展环境?这成为陶敬泓和她所在服务团队的不懈追求。2017年,园内一家企业自主研发了“手术导航系统”产品,产品上市能填补这一领域的国内空白,但是,由于产品名称不在器械审批目录中,企业在申报医疗器械创新产品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。用户的困难就是服务的方向,陶敬泓与企服部的精英团队组成了临时工作小组,在近一年时间内,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审批中心反复沟通,并组织多场专家评审会,最终在2018年初成功突破原有限制,新产品成功进入医疗器械创新通道。
享受这一贴心服务的企业并非特例。从2012年助力企业取得园内第一张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至今,陶敬泓与同事帮助近200家企业取得注册证542张,实现园区企业注册证数量位居苏州全市前列。在他们的努力和见证下,如今,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园逐步搭建起载体平台、服务平台、孵化平台和创新平台,吸引美康盛德、鱼跃医疗、中生北控、恒瑞医药等200家行业龙头签约入驻。顺应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要求,苏州科技城与苏高新集团于2017年起启动30万平方米的医疗器械加速器,构建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创新生态圈。
与此同时,在高新区产业规划引领下,镇湖街道与苏高新集团依托区域独特的非遗文化资源,以苏绣小镇开发建设激发特色产业活力,不仅入选“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”,苏绣小镇还在全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中考核获优。同时,主动抢抓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机遇期,引导小茅山矿转型升级,打造泰山路智能制造产业园,成功吸引韦氏医疗、中国赛宝等入驻,出租率达100%,逐步形成特色产业集聚的浓厚氛围。在150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,8个国家级科创与产业平台的基础上,苏高新集团人正在全面推进产业招商、平台建设和创新服务,拓展上市企业总部园、新三板产业园等新载体打造,以实际行动助推区域产业提档升级。
对口协作践行者
高质量书写国企担当

来到贵州铜仁不到一年,来自苏高新集团的戴志刚参与的两个对口协作项目已经正式奠基。
2018年9月,戴志刚主动申请前往贵州,肩负铜仁·苏州大厦以及农业物流园项目的落地使命,投身到集团对口协作的实践中。到今天,他已不记得自己第一次远赴2000多公里外驻点办公的不适应,他也不愿渲染时时涌上心头的思乡情绪,只将责任与担当牢记心头。从来到驻地公司之初,他就一肩挑起了所有工作。熟悉当地规章制度,梳理各项流程,完善项目节点计划……200多个日日夜夜,他克服时不时断水断电的极恶工作环境,全身心投入工作,以扎实的业务功底、务实的工作态度、高度的责任担当,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。
对口协作的戴志刚并不孤单,在他身后,是苏高新集团和整个团队的全力支撑。自2018年上半年以来,苏高新集团紧跟高新区工委、管委会决策部署,响应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工作要求,主动开展东西部对口协作,促进区域协同发展。近两年来,落实各类帮扶资金超200万元,10余批次近百人前往铜仁市,把对口协作落到实处。在当地,成立了物业和市政驻地分公司,对接当地移民安置小区和商业综合体,培养专业物业人才,吸收当地百姓就业。同时,以两个对口帮扶项目为切入点,构建“造血”产业链。其中,铜仁·苏州大厦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,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、促进消费升级及百姓就业增收;苏高新集团·食行生鲜供应链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1.5亿元,通过打造农产品“全产业链”生产模式,带动“黔货出山”,带领当地百姓致富,目前项目1号办公楼及2号、3号物流仓库基础施工完成,土方回填完成,钢柱钢梁进场安装。在苏州,集团代建了占地约470平米的铜仁万山形象展示中心,不仅为万山区特色产品及文化在苏展示提供了平台,更助力万山区高层次招商引资全面展开。
戴志刚告诉记者,2018年底,集团爱心公益团队走进万山挞扒洞红军小学的义举,为他带来了家乡的温度,也鞭策他紧跟集团的部署安排,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。


梦想是保持生机、激发活力的源泉。奋战在各条线的苏高新集团人,以梦为马、凝心聚力,共同把集团推向全市、全省乃至全国行业发展的最前沿。AAA信用评级、中国产业园区30强、全国物业百强企业、江苏省文明单位……一枚枚记录奋斗的荣誉勋章,成为集团人记忆中最靓丽的底色。坚守初心,勇担使命,他们脚不停歇,在城市变革发展的征程中留下不断做强、做优、做大的足迹,继续谱写苏州国有企业谋发展、促转型、增活力的发展篇章。

Copyright © 苏州苏高新集团有限公司  备案号:苏ICP备06010136号

苏公网安备 32050502000247号